从新概念到新机会距离有多远?|小瑀宙慢思考

  新闻资讯     |      2024-01-12 18:31

  从新概念到新机会距离有多远?|小瑀宙慢思考从元宇宙,到ChatGPT,再到这几天在一些微信群热议,众多股民连夜学习的“室温超导”(对这个概念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拉到文末“小追问”,田瑀有详细科普)。

  但如果我们试着观察本专栏主角田瑀用产业周期思维去看待“新概念”时,会发现:声量突增的“初创期”,想象空间确实很大,不确定性同样巨大;进而到了需要有一定业绩支撑的“成长期”,很多新概念立刻变得步履蹒跚。比如距离“元年”仅仅过去两年,大厂收缩“元宇宙”业务战线的消息就不绝于耳。

  为什么预判与实际会产生这么大的偏差?究其原因,引用田瑀曾说的,“内涵没理解,就容易夸大或贬低。”更何况,即便有了一定的业绩支撑,也可能被进化中“变异”打乱阵脚。

  比如今天正文分享中例举的,曾经游戏内产值已经高达5亿美金的网游——第二人生,2003年,在元宇宙道路上可能走得比现在的大厂都更远,却又很快没落。

  说这些,并不是提倡畏缩不前,而是因为对于内涵、原理,花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对于光明的未来,留有足够的缓冲空间,基于产业周期思维来理解这门生意,这样做可能对于“炒股票”并没有太多帮助,但一定帮助我们真正走近基于买企业视角下的投资。

  随着ChatGPT以颠覆性的用户体验在个人用户中持续发酵,AIGC热浪持续席卷全球,资本市场自然也是十分热衷。然而眼前熟悉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之前爆火的元宇宙。

  随着硬件的不断发展,VR的硬件体验得到了较大的提升,C端的设备增速很快,各大科技公司纷纷下场,表示元宇宙是科技公司未来的必争之地。

  FACEBOOK更是更名META,以表示公司对元宇宙战略的决心。彼时的元宇宙之热,并不弱于当下的AIGC。再看当下各大企业纷纷缩减元宇宙部门的人员和开支,则完全是两番景象。

  写这篇文章并不意味着我不看好AIGC或者元宇宙,而是在情绪冷下来之后再看元宇宙,对于研究而言还是很有趣的。这也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新兴技术的落地除了广阔的前景外,还可能面临意料之外的困难。

  说实话,如果以当下各大厂商元宇宙产品的尝试来看,我是有些失望的。迄今为止并没有成熟有影响力的产品,大多停留在基于VR硬件互联的生搬硬套。

  即使是用户数量庞大的ROBLOX,也只是具备某些元宇宙元素雏形,并没有衍生出那个让人向往的数字世界。用户生产内容、加密技术带来的数字产权与真实世界货币挂钩、自由交易的商业体系、VR的沉浸式体验等等,元宇宙要素被生硬地结合在一起,没有生命的元宇宙并没有走得太远,复盘的意义并不大。

  有人说元宇宙之所以没有走的太远,是由于VR的沉浸式体验还不够沉浸,但事实上早在2003年澳门·威尼克斯人,就有一款网络游戏在没有VR加持的年代,就在元宇宙上的道路上走得比当下的所有大厂都更深更远。

  它就是《第二人生》澳门·威尼克斯人。它在元宇宙的路上走的远到什么程度呢?它的内容绝大部分由用户创造,辉煌的时候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游戏内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玩家在里面做生意成为真实世界的百万富翁案例众多。

  IBM、耐克等知名企业以及部分国家的政府机构都曾经入驻游戏,游戏内的活动更是纷繁多样,企业宣传、广告、演唱会、选举拉票等等。

  听下来是不是比现在这些概念元宇宙靠谱多了,但是大家大概率都没有听过这款游戏,就说明了这款游戏并没有如大家想象的那样成为一个真正的数字社会,而是在辉煌后走向了小众。

  《第二人生》是一款由林登实验室开发的网络游戏,在2003年公测。游戏创始人的初衷就是为了创造一个虚拟世界,因此游戏最开始的研发目标就与当时的绝大部分游戏不同,投入的重点在于游戏世界的底层技术研发以及用户创造内容工具上而非内容的生产。

  例如,限于当时的电脑硬件和网络传输速度,游戏延迟十分严重,一般厂商的解决方案是大量限制玩家能够改变的内容,将很多元素放在本地计算,以降低传输要求,且不同服务器间不能交互游玩。

  但这样的做法与虚拟世界的初衷相去甚远,林登实验室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3D流媒体传输技术大幅提升压缩和传输效率,让大量玩家的创造和交互成为了可能,不同服务器的差别就像是我们现实中的国度区别,玩家可以穿梭其中。

  同时游戏官方鼓励玩家利用林登脚本语言创造各种物品和内容,且承认玩家对于虚拟物品的所有权,包括虚拟土地,并支持自由交易。这样的底层架构就为虚拟世界的运行打下了基础,但由于较高的学习成本以及UGC的内容积累需要时间,在游戏公测前两年内,玩家数量并不庞大。

  面对并不出众的商业成绩,游戏开发商没有改变初心,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做了很多底层代码的优化,降低对电脑硬件配置的要求,更丰富的创作工具以及自由度,让UGC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官方收费方式也以物品税的方式变换为土地税,向玩家销售土地以及征收土地税成为了游戏的盈利模式。

  正是对这种经济机制的引入,进入游戏赚钱一时间掀起了热潮,造富神话数不胜数,并形成了正反馈,06-07年游戏新增了近1000万用户,各大企业以及政府部门都看到了游戏的影响力,纷纷入驻,很多玩家确实一定程度上拥有了“第二人生”——在里面交友,在里面工作,在里面赚钱,似乎除了部分功能以外,玩家某种程度上进入了我们当下仍在幻想的“元宇宙”。据报道当时游戏内的产值已高达5亿美金。

  似乎一切都在蓬勃发展着,似乎创造一个虚拟世界的愿望就快实现,但一连串的打击随之而来。第二人生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经济体系,但问题也同样来自于经济规则下的监管问题。

  举个例子,由于虚拟物品的交易与美元挂钩,无监管的情况下就会成为洗钱的乐园。另外,也是问题,游戏内的赌场并不需要牌照也缺乏监管,更严重的还有虚拟银行,由于缺乏监管,庞氏骗局层出不穷,07年游戏内的虚拟银行出现大规模的挤兑,在挤兑之前对储户承诺的利息高达百分之几十甚至百分之一百,导致用户对于游戏内企业的信任崩塌从而带来金融体系的崩溃。

  虽然游戏出台了相应的补丁,但为时已晚。同时新增的用户量也对游戏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恶意攻击、底层bug等都使得用户体验下滑,这些都让用户大量流失,同时几十个小时的学习成本在创富效应消失后,也让新增用户极度不足,这一正一反的变化造成了游戏的没落。

  回顾这段历史,是提醒大家在对一项颠覆式技术畅想的同时,也要保持几分冷静。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不能简单贴标签,要仔细想,多研究。

  田瑀加法个人认为是仔细研究,不以投资为目的的研究,单纯地把事情研究清楚,减法是第一印象两方面都要撇除。

  例如“这是一项颠覆式的创新,将彻底改变行业”亦或“这就是个大忽悠,离应用远着呢”。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以好奇的角度研究,可能是更合适的方式。

  问在你的投资过程中,有遇到过类似“第二人生”这种,蓬勃发展却因种种原因突然下挫的情况吗?该减持还是该逆势加仓,你是如何判断处理的呢?

  但若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分析,在对这门生意的理解和分析过程中,新用户的门槛、加密技术的不成熟、非法活动监管的缺乏等会在研究时候发现,也许会错过这笔投资。

  问编者按中提到“室温超导”这个新概念,你是学物理出身,可以和我们科普下超导中的低温和高压起到的作用吗?“室温超导”会是一项重塑21世纪的性技术吗?

  田瑀这是个说来话长的话题。想要理解超导中的低温和高压所起到的作用,要从什么是“超导”开始说起。

  “超导”顾名思义就是“超级导电”,而“超级导电”更直观、更准确的内涵是无阻碍导电。这样就明晰多了,否则“超级导电”就和“超级市场”一样听起来厉害但其实并不知道多厉害。

  那无阻碍导电为什么厉害呢,初中物理曾经告诉我们,所有导体对于电流的流动都是阻碍,只不过有大有小而已。由于这种阻碍的存在,电子在流动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能量会耗散在与这个阻力的抵抗上,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焦耳定律。

  利用焦耳定律我们发明了“热得快”“电热毯”等小家电。但事实上在焦耳定律的支配下,电阻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麻烦。

  例如对于大电流应用的限制,拿当下大家非常熟知的新能源汽车来说,充电速度慢是非常重要的体验短板,但事实上,只要能解决发热问题,锂电池完全可以在几十秒钟内充满,实现真正的快充。

  当下解决发热问题的思路是,既然不能解决发热就增加散热,这会带来大幅的成本上升。但想象一下,如果电阻消失,这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当然这样举例,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超导的好处。事实上想要解决动力电池的快充,还要克服很多的产业问题。

  在明白了无阻碍导电有多厉害之后,按理说从发现电阻开始,消除这个阻碍就应该成为科学家的努力方向。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很长一段时间,物理学家们的焦点并不在此。直到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H·卡茂林·昂内斯发现汞在温度降至4.2K附近时电阻骤减(以当时的测量仪器几乎测不出来的水平),人们才意识到电阻不是一定有的,从此掀开了对超导的研究。

  要研究清楚如何实现电流无阻碍流动,就要先明白电流的流动是如何受到阻碍的。在超导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理论解释,甚至到目前,其理论模型仍不完善,解释超导的理论模型中比较有名的就是BCS理论,这个理论也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澳门·威尼克斯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查。

  在这里我试图以我朴素、通俗、粗糙的理解给大家解释电阻的产生机制,目的是回答开头的问题,为何在超导转变中,压力和温度起到类似的作用,其中会有个人理解以及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的近似和简化。

  导体中存在可以自由运动的自由电子以及固定在晶格位置上的带正电的导体元素离子,而电流的微观模型可以认为是电子在由带正电的导体元素离子构成的网格中定向运动形成。

  由于正负电荷间存在相互吸引力,电子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对导体元素离子的拉扯,使其偏离原来的晶格位置。

  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电子同样也会被带正电的离子拉扯,从而将电子运动的动能转化为正电离子偏离所形成的势能(这里动能和势能的引入是为了便于理解的近似)。

  如果导体元素在晶格位置除了受电子运动拉扯外没有其他运动,则同样由于正负电荷的吸引力,导体元素离子会将积累的势能通过吸引其他电子的方式传递给被吸引的电子。这个过程在大量电子的定向移动过程中几乎没有能量损耗,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没有电阻的特征,也就是“超导现象”。

  然而事实上,导体元素离子在晶格上并非一动不动,而是做着大量无规则运动,表现为振动方向、幅度、频率都不相同。由于带正电的导体离子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因此电子在运动中传递给金属离子的能量,会在导体离子自身的无规则运动中消散掉,也就是我们宏观上感受到的通电发热以及电阻的存在。

  所以,要解决这个消散,就要让导体元素离子的无规则运动变小,小到无法影响导体元素离子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电子,这样就形成了超导。

  而导体元素离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的宏观体现就是导体温度,因此降低温度的本质,就是降低导体元素的无规则振动,加压是通过降低导体元素离子间距离的方式来限制无规则运动。

  说到这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为什么说在超导转变中温度和压力起到的作用类似。室温超导本身虽然是长足的进步,但在什么压力下实现室温超导才是产业化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基于现有工业基础,实现经济的环境压力条件下的室温超导,对于人类而言,其意义不亚于蒸汽机的发明。

  现任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复旦大学材料学学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10年投研经验(其中7年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安信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中泰资管权益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善于寻找具有宽阔护城河的成长股,分享企业成长的价值。